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你要达成一个目标,你必须先学会如何做一个好计划。

以终为始

最近,你正打算创业…

那具体做什么呢?

你夜观星象,发现中国未来的电影市场会越来越火爆,人工智能领域也是时代赋予的好机会,那应该选哪个呢?

这是一个选择题。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做了一次科学的决策…

最终,你决定拍一部爱情电影,由自己担任男一号,饰演一个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坚韧,在大城市里成功逆袭,然后当上CEO赢取白富美的励志故事,并打算邀请著名影星范火火,出演女一号,在影片中扮演自己的妻子…

每每想到这个场景,你不由从梦中笑醒,嘴边流淌着温热的口水…

这个主意真是太棒了!

就这么定了!

然后怎么办呢?

带着一笔钱,找几个兄弟扛着摄影机去找范火火,先拍起来再说吗?

如果在电视剧里,你应该活不过第二集…

那电影要怎么拍?

首先,你得先把这个想法变成一个故事,再把故事变成一个剧本,然后立项保护产权,写计划书,接着找投资人去筹钱。

投资人如果喜欢,好,做预算,给钱。

然后你需要组建导演组,确认影片风格,制定拍摄计划,编写剧本分镜头细目表;

这步完成后,大家看满意了吗?

满意。

好,下一步开始选景,选演员,组建摄制组,准备器材、服装、道具、设备,然后开拍;

一年之后…

拍摄完毕,你还需要音视频后期制作,然后联系发行商,确认排期,制作预告片,投广告,影院上线销售…

这才算制作完成了一部电影。你必须要先有一个影片完成的样子,然后再以这个“终”开始,完成计划中的每一步,才能把目标实现,这叫做:以终为始。

这个概念是史蒂芬·柯维在他享誉全球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提出的第二个习惯,也是我们成熟的标志之一,你要达成一个目标,你必须先学会如何做一个好计划。

那计划应该怎么做呢?

是像这样的吗?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这不是做计划,这只是一份愿望清单,写的还很不标准…

那是像这样的吗?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先罗列未来所有要做的事情,再排个轻重缓急,最后安排成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这也不是做计划,这只是你的待办任务列表…

那什么是计划?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路径。

比如你月底想要买个IphoneXR给女朋友,但是口袋里的钱不够,因此你计划在未来20天里每天加班两小时赚加班费,每天多打50个陌生电话冲业绩,月底如果还不够,就问老李借3000元。

买IphoneXR是目标,加班、打电话、借钱是你为了要达成目标而计划的行为,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计划。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那些所谓的计划,要么是只有目标没有具体行动的愿望清单,要么是只有一个个待办任务,而没有目标的整天瞎忙…

不同的目标,计划的方式也不同

我们把所有的事情,沿着一条横轴一字排开,越是在左侧的难度越低,越是在右侧的代表难度越高: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做计划的,简单的事情我们不需要,直接执行就可以了,比如说吃完饭去散个步,难道还要计划一下行走路线,步行速度,耳机里播放的歌曲列表?

没必要,直接走就可以了。

而越往右侧走,随着事情的「复杂度」和对目标达成的「要求」不断提高,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时候你拍脑袋直接干就不行了。

你就得开始做计划,把一个目标分解成多个任务去逐个执行。

比如,你要出去旅游,那至少得先确定是去哪里,需要带哪些东西,然后买机票,定酒店,如果对旅行的品质要求高一点,比如5天内要游完15个景点,吃遍当地的美食,那么你还得提前做详细的攻略;而你如果是打算去攀登珠峰,那需要准备和计划的东西就更多了…

再往右侧走,事情将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仅仅做个人计划已经不够了。比如你要造个飞机,那你个人能力再强,行动力再高,计划做的再详细也没用,这辈子也造不出来。

这时候,你不仅需要任务分解,你还需要团队的分工协作。

你得组建一个团队,把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拆解成每个成员手上可执行的一件简单任务,最后通过整合每个人手上完成的小任务,来完成整体的大目标。

所以,在这根横轴上,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做计划,而有些事情仅仅做个人的计划是完全不够的。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左侧是EASY模式,一个人就能随便虐电脑,不用做计划,直接干就是了!而到了右侧的HARD模式,我们就得提前做准备,穿上最厉害的装备;要开始计划路线,步步为营的前进;甚至要找小伙伴组团,通过精妙的团队配合才能完成。

因此,我们把上面这条横轴切分成三段,分别对应事情的不同难度等级:EASY、NORMAL、HARD,以及适合他们的不同应对策略,如图所示: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只有在对的场景下,使用对的策略,你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接下来,我就按这个难度级别逐个递进,来分别和你讲一下,在不同难度之下这几个应对策略具体该怎么操作。

场景1:EASY模式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EASY模式不需要做计划,我们就不用讲了吗?

很可惜,很多人连EASY模式都无法通关…

在这个场景下的任务有2个特点:

第一,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你无需其他人帮助;

第二,你什么都不缺,就缺行动力和时间,只要你想,就能把它轻松完成。

比如刚才说的那些:散个步、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拍一段视频、参加一场聚会、去健身房锻炼一次、去淘宝买一件衣服、陪老婆看场电影、收发电子邮件、写一份工作报告、维护两个老客户、做一件已经做了几百遍的工作…

这些有什么难度的,直接做就好了。

但是,刚才我说的里面有一个前提:

就是你得有时间,这些事虽然都没什么难度,但是花时间啊,如果以上这些事,要求你在一天内完成,你可能就会手忙脚乱了。

到底先做哪个呢?

结果,你顾此失彼,做了这个,忘了那个…

一个字:烦!

怎么办?

在这个场景下的任务虽然简单,但是多而杂乱,因此,你的应对策略,就是有效管理好这些待办任务,让它们变得有序且不遗漏,提高你的处理效率。

那用什么办法呢?

用脑子记录和安排吗?

那太不靠谱了,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事的。

你需要用到一种更高效的任务管理方式,叫做GTD。

什么是GTD?

GTD的英文全称是:Get Things Done

意思是把事情做完,这是由著名的时间管理人戴维·艾伦在他的著作《尽管去做》里提出的一套移动硬盘式的任务管理方法,它的秘诀是把所有待办任务都从大脑里移出去,清空大脑,在外部管理任务,让大脑的全部带宽都用来思考,而又不会遗漏任何一件事。

具体怎么做?

GTD共分为4个步骤,分别是:

“注:我对原书的步骤做了一些改动,当然,你也可以参考原书建议的5个步骤来进行操作

第一步:收集

把任务从你的大脑中清空

你需要把接收到的、自己计划的所有任务,统统放进一个「收件箱」里,市面上有很多任务清单软件都是基于GTD的原则去设计的,比如滴答清单、奇妙清单、To-Do、Doit…里面都有这个「收件箱」的功能,它就是用来收集这些任务的,而我比较推荐GTD大神级的软件OmniFocus,下面我会以这个软件做为案例来讲解。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当然,也许你看到这篇内容的时候,已经有更好的软件开发出来了。不过,软件的选择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掌握这套方法,软件的话选一个自己用起来顺手的就行,功能都大同小异。

第二步:整理

把任务从你的收件箱里清空

你需要对收件箱里的任务进行处理,每个任务可以有4种处理方式:

1删除:

如果发现它可做可不做,可能是当时一时兴起记下的,那就把它删除。

2立刻执行:

如果这件事5分钟内可以解决,那就马上解决它。

3委托他人:

如果这件事需要其他人来执行,那就把它安排给其他人,并把这条任务归类到一个文件夹,比如叫「等待」中,将来就可以在这个「等待」文件夹内去检查那些被委托出去的任务是否已经被完成了。

4整理归类:

如果不是以上三类,那么就是需要自己下一步去执行的任务,你可以把它们移入你事先建立好的任务分类里,比如:工作、家庭、健康、某某项目等…

“注:你也可以按原书上的建议,建立「将来/可能」、「下一步行动」等分类

然后,为你认为重要的任务打上重要标志;为任务设定好截止日期;补充一些任务说明;

然后,你就可以把它从大脑中彻底忘了!

以下是我自己任务管理的部分分类,仅供参考: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第三步:执行

就是把任务逐个完成!

这些已经设置好,并且已经被你「忘了」的任务去哪里了呢?

Omnifocus有个核心功能叫做「预测」,它会按你设定好的「重要程度」和「时间顺序」自动生成一张未来一段时间的任务列表: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这张列表会同步出现在你的手机、电脑、pad端,你可以随时查看和操作。

然后,你就可以根据这张列表,从头到底逐个完成他们即可。你不用再担心哪个任务没有做,有没有把重要的事情先做,软件都帮你计划好了,你只需要一条条做就好了!

另外,处理任务的时候记得要保持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专注,是最高效的生产力!

第四步:回顾

最后,你需要定期对所有任务进行一次回顾,看看收件箱里有没有未处理的任务;检查一下委托给别人的任务有没有完成;下周的任务安排是否太过紧凑,是否需要调整?对已完成的任务再总结一下心得…

发现收件箱里空空如也?预测栏里也无事可做?

看来你最近真的是挺空的,那就去再找些活来干吧~

感觉自己很高效?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是一个很有规划和自律的人了,用GTD的方法来管理和处理一般的任务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时间已经被你安排的井然有序。

但是,你别忘了,现在仅仅是在EASY这个难度场景下的,而如果问题开始变得复杂,比如你要开始写一本书,或者要去攀登一次珠峰,那你就不能在收件箱里简单列个待办任务说:明天开始写书;后天出发去登珠峰…

这就不行了,你会在半路挂掉的!

因为它们已经到了NORMAL级别,你需要开始做计划才能把他们完成…

场景2:NORMAL模式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到了这个难度级别下的任务,光有执行力和能力已经不够了,还得每一步都正确,你不能走一步算一步,你需要提前规划好每一步。

一旦中间某个环节你做错了,很可能整个任务都得推倒重来。

比如你要写本书,那么整本书讲的主题是什么,分成几个章节来讲,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每篇内容的结构又需要怎么安排…如果你要写小说,那么要先设计整个故事的世界观,价值观,玄幻小说还得设定一些特殊的物理定律,不能瞎编,然后设计剧情的结构,故事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各自的命运,故事的主线、副线、伏笔、悬念….

你不能说,干嘛要想那么多,先写起来再说,想到什么了写什么,全凭灵感…然后发现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前后逻辑不一致了,主角已经被你写死了,怎么办?

晚了,已经写了大半了,要烂尾了!

最后只能推倒重来…

所以,在这个难度下的任务,一定要提前计划好才能开始行动,每一步都要有章法。

那这个计划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设定一个目标

计划之前先要明确一个具体的目标,所有计划都是为了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没有目标,则没有计划。那么目标该如何设定呢?

首先,目标分为主动目标和被动目标两类。

被动目标,就是别人安排给你的任务,比如公司要求你达成的业绩目标。

而主动目标,则是你自己想去完成的事情,是选择的结果。每个人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能做到的事情很有限,未来一年,你可能既想环游一次世界,又想赚他个100万,还想遇到个真命天子(女)完成婚姻大事…

但是,所有的结果,都是需要你用注意力和时间去交换才能得到的,而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你什么都想要,最后就什么也得不到。

只有专注才能产生效率,这点我们在整个专栏里已经讲过很多遍了。

所以,如果你想设定一个主动去完成的目标,就需要先对当前所处的环境、自身的情况做一次充分的分析;然后,基于你的人生大目标,在面前摆出所有的可选项;最后,通过我们前一课讲的科学决策做一次选择,确定一个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你有能力百分百专注的目标。

当然,不管是主动目标还是被动目标,你都需要把目标进行标准化。

这个你可以遵循我们第17课提到过的SMART原则:

  • Specific/具体明确的;
  • Measurable/可衡量的;
  • Achievable/自力可成的;
  • Rewarding/值得的;
  •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如果你不记得具体内容了,请出门左转复习一下第17课:《一秒钟,看透问题本质》

第二步: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

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你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赚到100万。那么下一步,你就需要对这个目标进行一次分解。为什么?

因为,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看上去有点挑战的目标时,你可能一下子想不出解决办法,更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明天的工作安排是什么。

因此,你需要先将它拆分成许多个小目标,让每个小目标看上去都有可实现的路径,然后,你再通过逐个击破这些小目标来完成最终的那个大目标。这样,整个任务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容易了。

好,那我们该如何分解呢?

分解目标主要有加法分解和乘法分解两种:

1.加法分解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所谓加法分解,就是将一整个目标,像切蛋糕一样的切成许多小份,然后一口一口吃掉,每块小蛋糕吃完了,大蛋糕也就吃完了。

第一种加法分解是按时间来分:

比如说,你一年的业绩目标为1000万销售额,那么每个月的销售目标就是1000/12≈84万,每周的目标就是84/4=21万。当然,你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前期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那么就可以分成前少后多的结构。

第二种是按空间的方式来分解:

比如说你想提高个人收入,那么可以把自己的收入分成多个组成部分,比如:工资收入、业绩奖金、期权折现、滴滴兼职司机收入、理财收益、房屋/物品出租租金、书籍出版的版税等。然后把总收入提高的这个大目标,拆分到每个小分类中,看看各个部分需要做如何的改善,是否还需要开发新的收入来源等。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两种组合起来分解。

2.乘法分解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乘法分解是比加法分解更高级的方式。

比如Space 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他有一个疯狂的火星移民计划:把100万人送上火星。

这个目标是不是听着有点扯?

因为目前(2018年)把一个人送上火星的成本差不多需要100亿美金(根据NASA公开的一些数据),全世界没几个人能负担得起这笔差旅费,而现在是100万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那多少钱是大家能承担得起的呢?

马斯克的目标是:50万美金,如果能把运送一个人的成本降到50万美金,那么许多中产家庭的人都有机会能负担得起,购买力就不成问题了。

可问题是,从100亿降到50万,这是2万倍啊,你马斯克之前又没造过火箭,这又是个天方夜谭的目标,怎么办?

然后马斯克就把这个目标拆分成了这样的一个神奇的公式:

20000 = 20 × 10 × 100

这是什么意思?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20是指什么?

载人能力提高20倍。目前火箭发射一次大约能平均载5人左右,如果能一次运送100人上天,那一次发射成本,平摊到每个人可不就下降了20倍嘛。好,目前Space X正在研发一款叫ITS的星际运输系统,它的单次的运载能力就能超过了100人,这个目标看上去未来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10是指什么?

火箭发射成本降低10倍。通过马斯克的努力,他们现在自行生产了火箭发射所需的大部分零件,已经将成本降低到了原来的1/5,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降低10倍这个目标看上去也是有可能的。

再来,100是指什么?

每个火箭能重复使用100次!现在的火箭发射都是一次性的,发射后所有零件全部报废,下一次得重新造,这个成本就非常高了,就像坐飞机,如果每次飞完飞机就得报废,那我们的机票估计就得几百万一张了。如果火箭的发射也能像飞机一样重复使用,就可以降低100倍的发射成本。而现在,Xpace X已经多次实现了火箭的成功回收。因此,这个目标现在看上去也指日可待!

你看,是不是很神奇?一个看似完全不靠谱的目标,被分解成几个有乘法关系的小目标之后,就变得可解决了(当然,这3个目标也都不容易达到,只是相对于原来的那个要看上去容易的多),这就是乘法分解的威力。

如果你想把你的目标也做一次乘法分解,就需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数学公式,比如:销售额 = 流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一旦找到了公式,你就可以四两拨千斤,让任务以指数级的速度向前推进。

第三步:把目标拆解成任务

如果你已经把目标分解的足够细和精准了,那么就要进行最关键的一步:把目标分解成任务!

什么意思?

比如说:你在上海火车站,现在要去人民广场。人民广场就是你的目标;那怎么去呢?请出门左转走100米,坐1号线地铁,乘坐往莘庄方向的那班车,在人民广场站下车,1号口出来就到了。这个怎么去的过程就是任务。

把目标拆解成任务,就是把「结果」翻译成实现结果的「过程」。

很多人口中的定计划,其实是列愿望清单…比如:减肥20斤;业绩完成100万;收入增加50%…

然后具体该怎么做呢?

没有…

那定了有什么用,激励一下自己吗?

所以,一切没有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都是耍流氓。

那具体该如何将目标拆解成任务呢?

1.正向规划

就是如果你想达成目标,应该分成几步才能完成,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比如你想今晚亲自下厨,给老婆做一道她最爱吃的剁椒鱼头,可自己并不会烧,怎么办?

你打开电脑,搜索了一下剁椒鱼头的做法,发现一共有6个步骤,于是,你严格按照这六个步骤,逐项操作,最终,一道地道美味的湖南剁椒鱼头就能摆上餐桌。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这个就是正向规划,你知道目标是什么,你也知道达成这个目标的方法和步骤,因此,你只需要将这些步骤变成自己的待办任务,然后逐项去完成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的前提是,达成目标的方式已经很成熟了,你不需要再重新发明轮子,自己在那边捣鼓这个鱼头该怎么搞,直接照搬成熟的步骤,按部就班的执行即可。这些就是所谓的套路,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熟练掌握了相关的套路。

而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不然,很多人就是喜欢「不按套路出牌」,喜欢自己摸索,搞一些他们眼中的创新,结果一了解才发现,他们并不是不按套路出牌,而是根本不知道套路的存在,期待乱拳打死老师傅,以身试法,步步试错,结果就死在了一些不必要的路上,很可惜。

要记住,你的顿悟很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你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成熟的创新通常都是在掌握了基本的套路之后才发展出来的,而不是凭空创造的,那都是低水平的发明。

那如果眼前的这个目标,没有任何成熟的步骤、参考资料、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

那就只能拍脑袋定计划,试着自己推演了,但这样的风险真的很高。当然,你也可以学习一下诸葛亮,来一段隆中对,未出茅庐,已能定天下三分,将此刻起的每一步都提前规划好,并能保证计划的正确性。

可世上又有几个智力近乎于妖的孔明呢?

很少…

那怎么办?

你可以试试第二种方式…

2.逆向规划

所谓的逆向规划,就是从最终的状态开始,试着一步步向前倒推,再对应到当下的每一步该如何走,这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逆向思维。

有些问题你可能从此刻为出发点去思考,很难想清楚每一步该怎么走,也不知道下一步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如果从终点出发,逆向倒推,有时候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比如,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叫抢20:两个人从0开始轮流报数,每次可以在上一轮的基础上+1,或者+2,比如:第一人报1;第二人可以报2,或者报3;第一人再根据第二人报的数字选择+1或者+2,以此类推,谁先报到20谁就赢了。

如果你先从第一步开始计划,这个游戏就变得很难,因为你不知道对方会报几,也不知道自己+1好还是+2好。但是,如果你从最后一步开始向前计划,就能看的很清楚了:如果你想要拿到20,就必须拿到17,因为只要拿到17,无论对方+1还是+2,你下一个数字都能报20。而想要拿到17,你就得先拿到14,以此类推,你需要拿到11,8,5,2。你只要拿到其中一个数字,你就赢定了,这样你就知道现在的每一步该如何走了。

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比如你年初定下了今年的业绩目标是要成交100个客户,那怎么完成呢?每周的计划怎么安排?明天做哪些工作?你可能一下子会比较迷茫,怎么办?

你就可以从这个结果出发开始思考,根据自己的历史的成交率,倒推出100个成交客户需要多少个准客户,再平均到每天,推算出每天需要打几个陌生电话,拜访几个老客户,发几个朋友圈宣传,请哪位犹豫超过10天的人吃饭…这些就是你每天具体的工作任务。

如果你还是推不出来怎么办?

那就采用一种叫做「事前验尸」的方法:

就是假设你现在任务已经失败了,你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你想出一本畅销书,如今已经变成了滞销书,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是书名起的不好?还是内容写的太专业别人看不懂?或是封面设计太难看?还是内容本身没有吸引力?又或者是出版社的渠道实力不强,还是自身的名气不够大?…

把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都列出来,然后逐个找出解决方案,把这些解决方案转换成你的待办任务,它们就是你的下一步计划!

孙子兵法有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叫做:“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能不能赢我不知道,这个在于对方,我能做的是让自己不可战胜。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赢,那就尽量让自己不要败,把一切你能想到导致失败的原因都提前预防到位,让最终失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没有料到”…..

如果早就想到了,但还是失败了,那就是最大的失败!

第四步:执行

有了具体的规划和任务,下一步就可以把这些任务放入你的GTD系统,开始逐项执行了。如果任务难度比较大,你还可以尝试引入PDCA循环,在过程中设置检查点,让计划在不断优化中前行。

“注:如果对PDCA的概念不太了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当然,随着你个人能力的提升,操作的熟练,某些NORMAL难度的任务,对你来说就会变得EASY,你就不需要做那么复杂的计划了,直接执行即可。如果你是青蛙,你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你得详细计划之后的每一步,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变成河马,你无需计划,踏水而过。

终于,你在这里也会遇到自己的极限,某些任务已经变得极其复杂和困难,你个人能力再强,计划做的再周密,仅凭一己之力已经不可能完成了,比如盖一幢大楼、举办一场演唱会,甚至制造一支铅笔,你都不可能独立完成,这个时候,事情就来到了HARD级别,你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场景3:HARD模式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事情到了这个级别,想靠一己之力去完成目标已经不可能了,你得需要调动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协同作战才行。

但是,让一群人行动和你独自行动有着天壤之别,这里不在于你的计划有多完美,而在于你是否能让大家都信任你,都按你的计划行事?这里不在于你的个人能力有多少强,而是在于你是否能够调动群体智慧,让大家都很拼命,从而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那具体怎么做呢?

在这里,我借用一个概念叫做「NLP理解层次」: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这个概念我们在第六课《你是第几流人才》里讲过,如果你不记得了,可以出门左转复习一下。

当时我们用这个框架来分析我们面对问题时思考层次的差别,以及帮助你做人生的规划。而在这里,我将带你再次使用这个分析框架,来设计一套能够调动一群人行动的计划方案。

为了便于你记忆,我称这种方式为:N计划

第一步

为目标赋予意义,统一共识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第一步还是要先设定一个目标,那怎么设定呢?

直接告诉大家我们今年的目标是XXX,然后告诉大家你的计划是XXX,然后把任务分配下去,散会,各自干活吗?

然后,你就摩拳擦掌,期待着大家会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愿意为团队牺牲自己,共同朝着目标而努力奋斗?

不是的,他们也许看似都在努力,在彼此协作,但其实每个人都心怀鬼胎,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自己的收获大于付出,这是人性,你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

那怎么办呢?

为整个团队设定目标,不仅要符合SMART原则,成为一个明确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你还需要为目标赋予重大的意义!

什么是意义?

意义就是你为什么要制定的是这个目标,而不是其他目标。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团队能获得什么?对我们团队的长远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关键作用?客户能因此获得什么?整个社会能获得什么?你们每个人能获得什么?对成长的帮助?对收入的贡献?….

回想一下,你自己在设定个人目标的时候,会设定些什么目标?

年底前减肥20斤?月收入达到5万?

这些目标是你最终想要的吗?

不是。

达成这个目标之后所带来的效果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你想年底前减肥20斤,可能是因为明年1月份要结婚了,太胖穿不了礼服;或者是你遇到了真命天子,想在他面前有一个更好的身材状态;或者你是最近才发的福,发现原来的漂亮衣服都穿不了了…

你想月收入达到5万,可能是因为想要尽快凑足买房的首付;或者你是想要买辆跑车,载着美女去兜风;或者你是欠了高额的赌债,得拿钱续命…

定个人目标的时候,你不会说这些,因为它们都在心里明摆着,你很清楚为什么要定这些目标。可如果对象变成了团队,那同一个目标,在100个人眼里,可能就有100个意义了…

“今年我们公司的目标:销售额1个亿!”

    • 王经理心想:如果完成,我能有1%的提成100万,太棒了,今年年底可以买学区房了,儿子的学校妥妥了…
    • 张法务心想:我去,这得多少份合同要审啊,老婆已经骂我每天加班太多了,这下死定了,不行,明天得找老板要人去…
    • 李销售心想:1个亿?10个亿跟我也没关系,下个月的业绩我还不知道在哪,估计考核还得涨,我是不是该寻找下家了?…
    • … …

“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如果你能看到每个人的内心想法,这句话会显得有多么的苍白无力~

所以,目标本身不重要,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才重要!

你们要达成的共识,并不是目标的共识,而是目标背后的那个意义的共识!

就像战争的目标就是要赢,这个没什么好说的,非常明确,但你为什么非要打这场战争?非要变得残忍去杀害同胞?非要不顾生死,背着炸药包冲入敌人的战车底下与对方同归于尽?是什么支撑着你这些非人的行为?

是「赢」背后的意义!

两军对垒,将军通常都会对士兵们发表演说,鼓舞大家的斗志,而实际上,他是在为每个人赋予这次战争的意义!就像在电影《勇敢的心》里,威廉华莱士在阵前说的那样:

“”战斗,你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仅有的一个机会!那就是回到战场,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为什么要完成这个目标,远比这个目标是什么重要的多!

想想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英国的至暗时刻喊出的那一句:“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想想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上喊出的那一句:“I have a dream!”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如果你的团队只为目标和任务而工作,那么你只能用金钱,换来大家的汗水;而如果,你能让团队为了某种意义而工作,大家可以为此付出鲜血,跟你玩命!

因此,如果你希望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目标玩了命的奔跑,那你就需要赋予目标重大的意义,并把它讲出来,统一大家对此的共识,而不是只讲目标!

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自带影响力,它能够吸引斗士,它能够凝聚人心,它能够激发每个人心中的熊熊烈火…

人是为意义而活的,团队是为意义而战斗的!

设定一个好目标,并为它赋予伟大的意义,让大家达成共识,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

确认领袖,组建核心班底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设定了目标,赋予了意义,统一了共识,下一步就开始计划具体的行动了吗?

还不行。

一流的团队,能把三流的计划做成功,而三流的团队,会把一流的计划给搞砸…

所以,当你设定好了目标,下一步是要组建一支一流的团队,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要找到团队的领袖,并组建核心班底。

一个好的领头人可以是整个团队的灵魂,把大家凝聚起来,带领大家披荆斩棘;而一个不胜任的领头人可能会成为整个团队的瓶颈,让成员的能力与热情无处安放,将熊熊一窝,拖垮整个队伍…

那怎么选呢?

你可以用我们上节课说的科学决策法从三个方面去考量:

1. 过去:在这件事情上曾经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2. 当下:是否拥有领导的品质,比如领导力,格局,智慧,性格等等;

3. 未来:对这个目标如何达成的战术思路是否靠谱,信心是否足够,意愿是否强烈等等;

这一步要非常的慎重,千万不能抓壮丁,在开会的时候提出一个新项目,然后问:“这事儿谁来负责?”

大家默不作声,只有刚入职的小王跳了出来,说:“那我试一下吧!我想有个锻炼的机会”

你说:“好好好,小王同学初生牛犊不怕虎,很有责任感,这次就你来挑大梁吧!加油干!”

最终,小王由于能力的不胜任,项目失败。

结束后你安慰小王:“没事,年轻人,就当锻炼了,损失公司买单…”

请问就算对于他本人,这样真的能有成长吗?

并没有,带来的也许只有挫败感,打击的却是全团队的士气。

当然,如果你自己就是那个当仁不让的领袖,那么请出门左转,永不停歇的去提升自己,别让自己的思维和格局成为团队的瓶颈。

第三步

制定团队的行事原则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有了目标和领导班子,接下来,你们核心团队就要制定一套行动原则来管理团队,而不是都靠人来管。

原则包含三个方面:

1.信念

什么是信念?

就是你认为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世界是怎么运行的?你们的行动应该遵循哪个法则?整个计划应该遵循什么因果逻辑?…

比如基督教的基本信念是相信上帝的存在,这一点不容置疑,在这个框架下的所有法规、戒条、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必须符合这一点,一旦这点收到质疑,整个体系就会崩塌。

信念也可以是某套理论体系或概念,比如行为经济学、长尾理论、网络效应等等。当你相信某套理论,相信未来会按它说的那样发展,那么你就可以以这个为基础,开始设计你的规则,安排你的计划,建立你的行为和之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

就是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不重要?什么是我们要的,什么是我们应该坚决说NO的?

这些好坏对错的标准,都应该围绕是否有助于实现目标来制定,比如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102年的公司,那么他的价值观(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诚信、激情、敬业)的设立,就是为了确保团队都在做正确的事,因为一旦偏离了价值观,比如「客户第一」变成了「员工第一」,那么客户利益就会受到伤害,企业就会受到质疑,失去信任,最终也就无法实现「成为一家102年的公司」这样的一个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喜好,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但如果身处一个团队之中,所谓正确的事,就是符合团队价值观的事!

为了让目标背后的意义得以实现,你们的价值观应该怎么确立?这是你们核心团队需要思考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价值观,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装饰,它是一把标尺,督促团队中的所有人,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偏不倚!

3.规条

信念和价值观略显抽象,你需要把它们具象成具体的行为要求,比如对国家来说就是宪法和各种条例,对企业来说是制度,对团队来说是规则,对学生来说是行为规范…

比如,阿里巴巴的行为准则中有这么一条:

“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充分参与团队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

这条规则,乍一看是一种好习惯的倡导,或者是有点军事化管理的味道,但其实,这是他们对价值观「团队合作」的具象化,用这个行为来体现出这个核心价值观,而价值观的稳定,保证团队目标的实现,这并不是随意设定的。

如果你们已经确定了信念、价值观,那么就需要把他们细化成一条条像这样具象化的规则,并让整个团队按这些规则行事,用制度去管理整个团队。

把信念、价值观、规条这三者结合起来,就叫做原则。

它将指导你们团队之后的所有计划和行动,确保你们的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向着目标健康迈进。

瑞·达利欧,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他将这些年来导致桥水成功的那些信念、价值观、规条总结成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原则》

第四、第五步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前面三步是带领一支团队完成一项艰巨任务的核心步骤,平时我们一般不怎么注意到它们,甚至完全看不见,但它们是整个计划的内核。之后的计划可以改,团队成员可以调整,合作伙伴可以更换,但是目标以及完成它的意义、团队领袖、核心班底、行事原则,这些不能轻易的改动,一改全乱!

接下来我们说外三层。第四步、第五步在执行的时候会有交叉重叠,所以我们放在一起讲。

完成了核心部分的建设,然后就要开始进入具体计划的部分了,接下来你需要做:

1.分解目标: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化整为零。

2.目标分解成任务:

你不能说某个小组目标为1000万,然后10个人每人领100万的指标,然后散会,这是耍流氓…你要通过正向规划或逆向规划将目标翻译成可执行的任务后再分配,这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素养。

3.分配资源:

根据目标和任务难度,开始补充配置各小组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多多益善,别期待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这是妄念,要戒,目前有多少资源就干多大的事,实在需要就想办法去借,或者调低目标,步步为营,把雪球滚起来了再干大事。

4.专业化分工:

尽量保证每个人只专注于一件事,而不是很多事,让专注产生个体效率,再通过彼此的分工协作形成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5.开始执行:

将拆分好的任务放入每一个人的GTD列表中并开始执行,记得采用PDCA循环,在过程中不断优化每个人的具体行为和步骤,把高效率的行为给固化下来,变成团队的能力。

6.执行力保障:

任务进度落后了怎么办?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怎么处理?
你需要为团队安置一张「燃尽图」,时刻记录目前团队的任务进度,每天更新,进度慢了赶紧回去干活;你还需要提前制定预案,将能可能会发生的负面事件的处理办法提前制定并交由专人负责。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第六步

找势能高地借力

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

最后,计划一旦开始,你就不应该天天抱怨团队成员的能力不行,这已经是你在前几步里能找到的最好的人了,如果上面几层都没问题,那么这时候你应该去外部找资源,为你的团队赋能,这就叫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让团队站上有势能的高地,让他们顺势而为!

关于这点,你可以出门左转,复习一下我们第9课《未来世界给你发来的信号》里的内容。

小结

好,三种模式下的应对策略都讲完了,接下来,我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当确定了一个目标之后,你就应该马上开干吗?

不是…

你要学会先做计划,学会以终为始,心中要先有那个“终”,你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始”,然后根据制定的计划,步步为营,最终达成目标。

那计划应该怎么做呢?

按问题的困难程度,我们将遇到的事情分为EASY、NORMAL、HARD三个不同的等级,在不同等级下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他们分别是:

  • EASY模式:执行
    在这个模式下,完成任务并不难,核心是如何管理它们,你应该是使用GTD任务管理方式,将大脑清空,通过外接一个硬盘来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务。
  • NORMAL模式:执行 × 计划
    在这个模式下,直接开干已经行不通了,你需要提前做计划,计划的方式共分成4步:1.设定一个目标;2.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3.将目标分解成任务;4.放入GTD开始执行,善用PDCA循环,提高完成质量。
  • HARD模式:执行 × 计划 × 协作
    在这个模式下,你只做个人计划已经不能胜任,你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而管理团队,你需要先管理他们的脑,才能调动他们的手,因此,在你制定团队计划时可以使用N计划,共分成6步:1.为目标赋予意义,统一共识;2.确认领袖,组建核心班底;3.制定团队的行事原则;4. 配置人力财力物力;5.计划分工与执行;6. 找势能高地借力。

每一级需要的技能都是下一级的基础,所以,当你没有在低难度里锻炼好就直接去困难模式,是很容易被团灭的,你要像打游戏一样,从简单到困难逐级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行。

那HARD模式是到头了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提到的所有问题,都是有一个大前提的,就是你计划中的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很强的因果关系,你知道目标是什么,你也知道通过哪些步骤可以达成这个目标。这里边透露出一个很强的信息,叫做:确定性。就是把ABC做好了,你就能得到D,而计划的作用,就是来保证这份「确定性」的实现。

比如拍电影、造飞机、盖大楼、在成熟的业务里达成既定的目标….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的都是这样具有很强确定性的问题吗?

不是!

如果还记得我们在第11课《你这么努力,最后还是输了所有?》里讲过的「镜像世界」你就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另外一大半的事情是由「不确定」构成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某个股票是涨还是跌;你的商业计划书写的再完美,你永远也跟不上市场的瞬息万变…

当计划赶不上变化,你该怎么办?

还有…

计划它能有效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你得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可你如果万一找不到目标怎么办?

你不知道未来市场上的下一个风口会在哪里,你不知道产品该做成什么样用户才最喜欢,你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究竟该活成什么样子…

你就像漂浮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地图,你只有当下的时候!

你该怎么办?

计划给了你确定性的同时,也拿走了你的弹性,当你面对充满不确定的问题时,你就需要用到另外两种策略…

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说!

作者简介:谢春霖,富研社创始人,创业教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