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深华德福老师Bart培训体会

4.16-4.18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Bart工作坊。我将分几个章节把这几天培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从哪里开始呢,好吧,就从Bart老师本人带给我的感受开始吧。

一、好的老师,是可以用自己感染他人的——关于Bart

见到Bart前,我还只是从简介上了解他的经历:Bart Eddy老师,底特律社区学校的创办人之一,曾是位优秀华德福老师的他,因有感于社区的兴衰变迁,出于对教育与社区的思考,创办底特律社区学校(1996-至今)。在底特律社区学校的成长过程中,他始终致力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注重社区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致力于康复孩子们的心灵。Bart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些心奇。

在见到他本人,尤其是参加完他三天的培训课程之后,我想用我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位72岁的教育者:

保持你的激情和梦想。他是位到现在72岁但依然富有激情和梦想的老师,他把教师视为很神圣的职业并为之热爱一生。 Bart不喜欢人家说他是老人,我们也丝毫感觉不到他的老,因为他真的有无穷的活力。这三天的早上,他都带着我们做晨圈活动,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唱优美的歌曲,带我们做一些韵律感很强的游戏,又唱又跳,在活动中教给我们观察孩子的反应、控制教师的秩序,从理念到实践,真的是位很有激情的老师。他觉得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成长有利,是能帮助孩子成为全人的一种教育,所以他希望让更多的老师能了解到这种理念,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这种教育,这是他的梦想。保持你的激情和梦想,是Bart传递给我的第一个感受。

爱孩子,尊重孩子。每天早上,Bart都会早早来到教室,并且他也跟我们说在他的学校,他每天也是去的很早的,会提前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孩子的到来,并且跟我们强调迎接孩子这个环节特别重要。他会站在教室门口,面带笑容地跟每一个进入学校的孩子握手,问好,希望每一个孩子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问候把自己和老师建立起联系,从而有一个一天中良好的开端。

敢于尝试,接纳,融合。有个妈妈带了点内蒙的奶豆腐,我觉得味道怪怪的,吃了一点点便不再吃了,Bart很有兴致地吃完了一大块,翻译告诉我们Bart很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他甚至去喝了北京的豆汁,一般人都接受不了那口吧,很喜欢中国不同口味的菜,而且适应性很强。他不断告诉我们,他觉得华德福好,我们也觉得华德福好可以借鉴华德福的理念,借鉴蒙特梭利,借鉴其他的一切有益的,但千万千万要记住一点,一定不能照搬,要找到在中国怎么办教育的特色,要找到适合自己教育。绝对不是把自己放在专家的角色,我提供的教育就是高大尚的,就是权威的,好的有利于一切孩子的,不是这样,而是强调接纳和融合。

多才多艺。作为一个华德福的主班老师,一般都得具有十八番武艺。Bart的歌唱得很好听,晨圈选的几首韵律歌曲我听着真觉得是天籁之音,我很喜欢那种沉浸的感觉。我把歌曲录下来,把歌词抄下来,回来后自己反复听了一个下午,终于全部会脱稿唱了。当我唱给萍萍和壮壮听的时候,他俩都说:“妈妈真好听!”我坚持用Bart教的晨圈的活动跟壮壮在早上上学的路上互动,他很喜欢这些韵律感十足同时还伴有沙包游戏,身体运动,手指动作的歌曲。Bart手工很好,木工、毛线编织、蜂蜡、画画、做磨具、机械加工等等,带着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手工。但人肯定不是天生就会很多东西的,但是作为一个华德福的老师,你必须不断去学习,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不断去完善自己的各种技能和知识面。

他用他自身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好的老师。在最后一天的培训课前,我们都准备了一些问题,而我最好奇的也就是华德福老师是八年制,而且会带全科,这得要求一个如何神一般的老师啊?我很想知道作为华德福的老师,到底具有哪些要求,换而言之,怎么才算一名合格的华德福老师。Bart认真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列出了teacher qualities(老师的要求)如下:well prepared(做好准备);set tone/culture of class(控制自己的情绪,给自己的班级定位,自己班级的文化);oral story teller(会讲故事);understands childhood development(懂得孩子的成长阶段);conducts child study(引导孩子学习);love children(爱孩子);flexibility and creative discipline(富有弹性和创造性的规则)。看这些条例本身会觉得很空泛,但跟Bart接触了三天后,我觉得他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就能告诉你如何去做一个好老师,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能用自身来影响他人的。

二、Bart培训的主要内容

3天的培训,早上都是理论学习,下午是实践。

4月16

上午,主要讲的是我们到底想教育一个样的孩子,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去发现自己,而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我们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去慢慢引导孩子。在孩子七岁之前,要主要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feeling),而不是过早开发孩子的大脑去思考(thinking),给孩子过早地提供太多的知识性的东西去塞满他们的大脑,而失去了更为关键的感受、想象、创造力和意志力。而让孩子感受的过程,我们就要给孩子大量动手的机会,用艺术的方式去给孩子美的感受,去发现美,去创造美,所以华德福教育中对手工和艺术的教育比重很大,而且贯穿整个孩子成长阶段。孩子到了小学初中以后,才慢慢更多去思考,吸收各种知识。
另外,还谈到了孩子的学习方式,最迟是通过模仿,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好的榜样。育儿先育己听起来像一句口号,但确实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做起来也最难的一条,修心的过程是所有妈妈最难的一个修炼。我也在痛苦的修心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接纳自我,接纳孩子,真的做起来很不容易。

下午,木工体验。每人一套工具和木板,做一副木刻画,题材不限。这是第一次拿起刻刀,第一次在木板上凿刻,以前我太缺乏这方面的锻炼了,动手能力很欠缺。自己做才知道真心不容易,要把槽挖的很平要不断打磨,很考验耐力,我就一度想放弃,不过还是坚持做完,虽然成品比较粗糙,但是还是感觉战胜了自我得到了成长。干木工开始前我们大家都觉得身体很凉,干完后都一头汗了,哈哈。

bart指导我们做木工活

看看每个人的工具和木板

用心画

我在工作

很专注吧

bart的翻译雕的小勺子,强吧

强哥的作品,简直堪称艺术品

一个妈妈的手,很艺术吧,都很强的

一个学员的作品

这是俺拙劣的大作“家”,虽然不平整,但也是处女秀了,哈哈,我自己很满意

松老师的抽象派作品——虹

bart的作品出炉了,雕刻了一把勺子

大家都有作品哦

4月17

早上先做了晨圈活动,我很喜欢这样的晨圈活动,有韵律的歌谣、歌曲伴随着身体的运动,让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放松,很利于后面投入工作。由于太喜欢其中一些歌曲了,我抄下了一些歌词,然后还请Bart给我们专门唱和表演一遍录下来,回去慢慢学习。

接下来早上的学习讲到了学校如何去招生?比去想如何招生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一切准备。那哪些使得你的学校会与众不同?品牌,课程的设置,家长和老师共同工作,社区的认可,做适当市场宣传,让给家长发现学校。尤其要注重口碑的力量,口口相传对于我们学校应该是很重要的。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好的教育是怎么样的呢?简而言之就是老师要像家长一样去关爱孩子,而家长也要学会像老师一样去引导孩子。家长和老师要相互配合,给孩子爱的环境,创造性艺术性的活动,注意自己的情绪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给孩子适当保护,家长自身内化成长,让孩子愉悦和快乐。

下午,体验了毛线编织,蜂蜡和缝沙包。相比昨天的活,今天的三项手工明显更柔和,没有那么强的力量感觉。简单的毛线编织和缝沙包还比较容易,在Bart学校,沙包是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项目,所以孩子们都会有沙包。我第一次学会了藏针缝,还是很有进步的么。第一次玩蜂蜡,感觉蜂蜡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开始是很硬很硬的,需要你拿在手里,用你手的温度去慢慢感化它,同时轻轻揉捏,慢慢慢慢地蜂蜡开始变得柔软便于塑形,到后来就手感越来越好了,但是不做了放一会就又硬了。这让我想到孩子,有时候我老觉得孩子跟我对着干,那么倔那么不听话,现在发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你的爱不断去揉捏他,这样孩子才会在你爱的关怀下慢慢放下硬的状态,接收你的“塑造”了。

 

bart在做毛线编织


我们挽线


我居然也能编织?顿时觉得自己多了些女人味,哈哈

4
bart在讲蜂蜡

月18
这就是蜂蜡


一个超有才妈妈的作品,精致啊

 

上午,
恐龙


我的小乌龟也很可爱哦


我做的小蜗牛


我做的小海豚,哈哈

讲了华德福理论中孩子七年的生长期,孩子的成长周期和阶段。作为一个合格的华德福老师应该具有的素质和条件。如何布置我们的班级和学校,由于百善还在建设中,所以老师可发挥的余地更大了,老师要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室环境的布置中,并且阐述了好的环境应该包含的要素,比如干净整洁,视觉上很有美感,阳光充裕,让孩子们舒适,色彩柔和,各个区域划分明确,孩子们有工作、玩耍和学习的不同区域。接下来又跟我们分析孩子的生活节奏很重要,让孩子们生活规律,有秩序感,比如早上做晨圈,早睡早起等等。

接着给我们展示了美国他的学校中幼儿园到八年级孩子的课程内容及孩子的部分作品,说实在的有些我看着很惊讶,从这些孩子的作业上就能明显感受出美国教育跟国内应试的教育是多么不同。而且从幼儿园,一年级的状态我还没觉得差别,越到后面越觉得差别大,我们起跑线并不落后,但何时中国孩子就跑到后面了呢?完全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吗?还有多少因素是我们父母在后面又烧了一把火呢。Bart说改变这一切,还得从幼儿园做起。

 

美国一年级孩子折的千纸鹤,然后在窗边观察发呆


二年级孩子的作业,自己画自己写

下午,
都是自己画自己写


三年级的


四年级的,这个是bart女儿四年级时候画的


五年级的孩子学植物做的作业


六年级孩子地理作业自己做的主题封面


七年级的孩子学几何,自己画的


七年级孩子的地理作业,自己画地图并且设计线路还要演讲出来,想想咱们当年是怎么学地理的?


八年级的孩子画的缝纫机结构图,细到每个零件

 

看完以上这些,你觉得是中国孩子还是美国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跟Bart一起参观了百善学苑的校园校舍,一起聊环境布置。最后大家分组利用院子里的废木来做一些小的环境改造。有一组搭了个鸟巢,有一组用树枝和麻绳做了相框,有一组拨了树皮做了漂亮的插花瓶,还有的小树枝和麻绳做了孩子们玩得弓箭。所以Bart不断强调,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好的玩具是这些天然的材料,能给孩子无穷的想象力,他们自己去创造各种可能性,而不是给她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太过于具象的东西。我开始反思了,家里玩具柜里多少玩具就应该捐了。

一起参观木工工作间


参观百善学苑校园

百善学苑里面的树林

这个地方设计为茶室和围棋教室

bart选木材跟我们一起做木工

体验锯木头

俺也当回木工


做工艺品,给树去皮

原木加麻绳就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剥皮的原木如此好看

三、Bart提出来我认为很受启发的观点

  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by experiencing(从实践中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中国现在的教育中,很大部分太功利性,被应试占去太多,很多学校都压缩了孩子手工,美劳,音乐等课程。而华德福教育中很重视手的锻炼,手巧才会心灵,心灵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全面人。而手工就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手工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观察力、肢体控制协调,手脑配合等。尤其是对学前的孩子,千万不要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让孩子多体验自己去思考,从而慢慢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思考。

 

Gently and carefully moving the child out of the dream他说孩子的成长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并且形容教育的过程就如同将孩子慢慢从睡梦中轻轻地唤醒,让孩子去发现自我的过程。而现实中很多家长会用一些粗暴的手段来唤醒孩子,让孩子来达到快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形容还真是很有意思,原来壮壮每天起床都很困难,都是外公去叫,他不起来就粗暴地掀开他的被子,然后外公外婆一个凶一个哄,一个帮着套衣服一个帮着穿裤子,洗脸漱口水都送到手边,然后外公再握着牙刷给他刷,有时候他赖床外公就凶吼,老人叫孩子哭,每天早上家里的氛围都差极了。为这个问题我很苦恼,并且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老人也觉得很委屈我为了让他更快啊!但是这是大人强行将他唤醒,而不是他自己建立了早睡早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的概念,我们要做的让孩子明白早睡早起规律的生活是对他自己身体有利,并且他自己能做到穿衣洗漱这些事情。我每天用歌曲将他唤醒,允许他开始稍微慢一点穿衣服裤子,允许他有时候想多趟两分钟,慢慢的他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自己起床穿衣洗漱,并且愉悦地跟我一起出门散步、跑步上学。再想想,Bart说教育就是将如同将孩子慢慢从睡梦中唤醒,让孩子去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个形容真是很有意思。

Rhythm replaces strength节奏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早中晚的作息生活时间,孩子上课程的时间,晨圈的过程都是节奏的练习。让孩子通过节奏建立自己的生活节奏。其实节奏在华德福教育中真是无处不在,会渗透到每个课程的细节中,比如数学课会有数的节奏,还有语音舞,都是对孩子进行身体等节奏的训练。而我们小时候这种训练几乎没有。

Teachers as parents, parents as teachers. Bart提到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要相互配合起来,那么给孩子好的教育就是老师要像家长一样爱孩子,家长也要学会像老师一样引导孩子。在家长引导孩子这个方面,还真是艺术,但家长一定要记住你第一是家长,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第二才是去学习像老师那样引导孩子,而很多家长变成了老师则是很可怕的事情了。同样如果老师光有爱也是不够的,好的老师还要会引导孩子的成长。

Core educational philosophythingkingacademic)、feelingartistic/social),willingpractical)。孩子要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一定是要在思考、情感和意志几方面都充分发展的人。而现在很多孩子的早期教育太偏重于脑的开发,相反是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

 

最后附上Bart写的一首献给世界所有孩子的诗作为结束吧。这首诗是他带过的一个学生,很贫苦,从小就目睹了自己的两个哥哥先后离世,一直生活在很沉重的心理压力下,他一直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这个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但是这个孩子还是在17岁的时候死于心脏病,Bart非常伤心写下了这首献给全世界孩子的诗,培训的时候他常常跟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Beyond the threshold you see our dreams

Here we know you for your own

Inspire us and guide us

Towards the youth of today

That we may create

Those forms that speak

The truth,the beauty,the goodness

Towards the youth of our da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