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2009年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当时我根本没有想过育儿的事,也没有怎么研究过育儿书籍。当我有了第2个孩子时,我还没有怎么关注过育儿的事。随着孩子的长大,以及我的改变,我提出敏捷育儿,希望通过学习育儿理念并付诸实践,才有了这次学习。我在成长博士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情绪脸谱》,正面管教理念很好,也具有操作性,所以我准备顺着这套工具卡来做一次练习,这个练习将会作为敏捷个人社群育儿专栏的第一个练习。
了解正面管教
- 管教: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使之能形成一种明确的性格或行为,尤其是指在道德和精神上的提高
- 正面:追求不夹杂任何惩罚成分的养育方式
正面管教不直接面对孩子,而是教大人怎么对待孩子,是一种针对成人的培训,帮助家长建立长期有效的养育方法,从而培养内心富足的孩子。这不仅能改善家长养育孩子的方式,也可以改善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以及提升个人职业发展。
“正面管教”以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由世界著名教育家、作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采用于儿童教育,通过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相互尊重的方式,做和善与坚定的家长;通过家庭会议、鼓励、从错误中学习等多种工具和方法,教孩子“自律”,帮助父母和儿童看护者了解孩子不当行为的核心,带给家庭更多的欢乐。
正面管教工具
正面管教包括很多基本工具,拥有的工具越多,你能教给孩子的就越多,就能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希望、技能和爱。我们先来看几个:
1. 和善而坚定
- 孩子是家里的一分子,而不是宇宙的中心。你了解孩子的个性,并在不挫伤孩子心灵的前提下设立界限。
- 要允许自己和孩子犯错误,允许不完美。因为错误是最好的老师,人类就是这么成长的。
- 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是一步步实现的。你首先要想一想自己的长处和家人的长处。然后要想一想要改进的地方,并且每次只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
2. 决定你怎么做,然后去做。
家长很容易唠叨、提醒和解释,而不是坚持执行。和善而坚定型父母会将这些话省下来,跟孩子谈些有趣的话题或者谈论他们的孩子多么好。
一位爸爸注意到,他的孩子们总是拖到快要睡觉时才去做作业,然后请求他的帮助。他告诉孩子们,他在每晚7点到9点之间随时愿意帮助他们做作业。第一次,他的一个孩子在9:30过来找他帮忙准备一项测试,他微笑着说:“我知道你需要我的帮助,我很乐意在每晚7点到9点之间帮你。这次你只能靠自己了。”
3. 只做不说
父母说的太多,孩子对他们的话就充耳不闻了。
通过话语养育的最大错误,是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做他们需要做的事。“你愿意系上安全带吗?”“你愿意来吃饭吗?”“你可以整理你的床铺吗?”答案通常都是:“不,不,不!”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要说:“该系上安全带了。”“该吃饭了。”“我们在离开房间前要整理好床铺。”
“我们需要这么做。”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练习这样跟孩子说话,他们长大后许多事情也会按照同样的方式去做。孩子不会挑战父母的决定,因为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并且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争辩和讨论。
另一个只做不说的建议是,在孩子能听你说话之前,你必须先得到孩子的关注,与他们有目光接触。
4. 坚持到底
让孩子明白你说话算数很重要。
哭闹,是孩子经常会用的武器,如果一次得逞,下次就会变本加厉。因此,坚持到底很重要,他不能总是随心所欲,必须要学会合作并承担责任。
如何有效使用坚持到底的方法?
- 1)充分关注,认可孩子的感受,并在幻想中同意孩子的愿望(“我真希望我们能满足你的愿望”);
- 2)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 3)在孩子帮助下找出一个解决办法;
- 4)说出你的感受,并设立界限;
- 5)用行动坚持到底。
5. 致力于纠正孩子错误行为而不是惩罚。
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一味的运用惩罚经常会适得其反,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内疚或者逆反。这就错过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身。
而正面管教专注于错误的行为本身,重在纠正错误的行为。
如果是这样,用友善的方式纠正错误,而不是用惩罚,或许将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且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比如:
- 你的学步期的孩子打了你。惩罚型父母会反击、吼叫或威胁。你可以拉着自己学步期孩子的手,轻轻的拍在你身上说:“拍,拍,拍。要轻轻的。”
- 你的孩子弄洒了果汁。惩罚型父母会喊叫、打孩子,或者生气地把果汁拿走。但是,你可以为自己和孩子各拿来一块抹布,并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清理干净吧。”
6. 改进你的沟通技巧
作为父母,你的一部分职责是给出正确的信息,指导孩子行为。但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自己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理性的行为。所以要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
1)问启发式问题
太多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此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应该怎么做。这种告诉,阻碍了孩子们发展自己的智慧、判断力、考虑后果的能力和负责任的能力,也阻碍了他们将错误转变为学习机会的能力。教孩子思考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未来你的孩子只会依赖下一个“专家”指点方向,而不是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通过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你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你就能帮助孩子发展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当孩子们告诉你一件事情时,你或许会忍不住对孩子应如何感受或解决问题进行一通说教。不要立即插手干预并替孩子解决问题,这是你帮助孩子对事情进行思考并做出正确判断的机会。你可以通过问问题帮助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你能告诉我更多一些吗?你能给我举一个例子吗?对那件事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还有呢?”多问几次“还有呢”是很有益的。
你的孩子在得到倾听和认真对待并知道需要考虑的都已经考虑过之后,感觉会好很多。
2)练习反射式倾听。
帮助你的孩子感到自己被倾听并把事情想清楚的另一个方法,是反射式倾听。你要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最好使用一些与孩子的用词稍有不同的词语,以免听上去像个鹦鹉一样,但要准确的表达出孩子的意思。
比如:你的孩子说:“我讨厌卡伦。”你说:“你讨厌自己最好的朋友?”你的孩子回答:“是的,因为她在背后讨论我。”你说:“他对别人说了一些不愿意当面跟你说的话?”你的孩子说:“是的。”
这时,你可以说:“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你的感受。你想要一个拥抱吗?”这会比试图进行说教更有效。通过让你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由你评判,你是在让孩子自己学习思考,处理生活的问题。
孩子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一个拥抱,第二天她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又和好如初了。
7. 不要做超级父母
- 1)要学会让家里的其他人参与家务,要花时间训练他们,以便每个人都能参与。
- 2)从孩子的角度安排家居环境,限制孩子们在家里某些区域进行某些活动,比如要在餐桌上吃饭,在书桌上画画,在外面玩球,在家庭活动室打闹,等等。
- 3)现实的对待你的预算。没必要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去购买名牌服装,或者去昂贵的地方度假。他们能够学着存钱,并分担购买自己渴望得到的一些非必需品。
8. 开家庭会议
让家人参与家务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家庭会议。在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家庭成员还能够学到沟通技巧、合作、尊重、创造性、表达感受,以及作为一家人如何快乐相处。家庭会议是每周留出来的一段固定时间。
家庭会议的议程通常包括:致谢、上次家庭会议没解决的老问题、解决问题、日常安排,以及一个全家人都参与的有趣活动。
要为家庭会议设立一个时间限制,可以从15分钟到半小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放在下次家庭会议上再处理。
在会议之前几天,将要讨论的事项列一份提醒清单,并贴到醒目的地方。
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和能力水平,你们可以轮流主持会议、记录会议决议。致谢之后,会议主席要按照议程依次提出讨论的事项,并帮助家庭成员轮流发言。
头脑风暴能够为每个人提供更多可供考虑的选择。过段时间对头脑风暴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并讨论每个人从中收获了什么。
当每个人都专注于解决问题而非责备别人时,家庭会议的效果才会最好。
9.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在恰当的时候,要给孩子提供至少两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提供的选择是不恰当的,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比如,让孩子选择是否刷牙,是否要上学,是否要伤害别人,就是不恰当的。
可以接受意味着你愿意接受孩子的任何一个选择。比如,“要么练钢琴,要么以后就别去上钢琴课了。”“你必须在8:15或8:30上床睡觉。”“把脏衣服放到洗衣篮里,或者就穿脏衣服吧。”
年龄小的孩子对有限制的选择能作出很好的反应。如果你说:“过马路的时候,你是想拉着我的右手还是左手?你来决定。”你的孩子会有一种权力感。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给孩子选择的范围需要更大。比如,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你可以说:“你是愿意然给我给你规定晚上回家的最晚时间,还是愿意和我一起商量呢?”如果你和孩子对晚上回家的最晚时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你总还可以同意分几次协商减小两者的差距,并且每次试行一两周。
10. 设立界限
如何给孩子设立界限?
- 1)让孩子参与帮助设立界限。
- 2)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家长应懂得适时放宽限制。
- 3)运用逻辑后果、日常惯例为孩子设立界限。问孩子有什么后果?引导孩子理性思考。
- 4)让孩子一起参与设定。问他们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孩子们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当父母按照约定执行时,他们就会更合作。
- 5)每次专注于一个问题。
- 6)当他们的想法不合适时,要使用有限制的选择。
- 7)坚持按照约定执行。
11. 建立日常惯例
日常惯例有助于清除权力之争。
孩子们喜欢惯例,也乐于遵守惯例。可以在吃饭、学习、娱乐、上床睡觉、做家务、日常购物、零用钱支配等融入一个日常惯例中。
规定最后完成的时间,其他事项根据最后完成的时间往前推。
当家人都一起做时,日常惯例才最有效,而不是由父母把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孩子而自己外出。
惯例或许不会在一开始起到完美的作用。孩子需要时间才能相信自己的父母说到做到。抗拒变化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一旦你的孩子习惯了日常惯例,一切都将更轻松。
12. 了解你的孩子
正面管教要求你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要进入你的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对你的孩子充满好奇心。你的孩子对生活的期望是什么?你的孩子的价值观、希望和梦想是什么?
另一个需要问的问题是:你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吗?你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吗?如果你对孩子满怀信心,就更容易停止努力控制和惩罚他们,取而代之的是去教会孩子独立生活所需的技能。
而信心很大程度从你对孩子的了解中来。
13. 欢迎错误
要教给孩子正确的错误观:
- 1)当一个人真诚的承认自己的错误、道歉,并努力解决自己造成的问题时,人们往往是非常宽容的。
- 2)掩盖错误会让你把自己封闭起来,无法得到学习成长(因为你无法直面错误,并努力解决错误。)。
- 3)错误是获得经验的宝贵机会。
- 4)犯了错误要尽可能弥补,无法弥补起码要道歉。
帮助孩子矫正错误的三个R:
- 1)承认错误,带着一种责任感而不是责备他人。
- 2)和好,向被你冒犯或伤害的人道歉。
- 3)解决问题,如果可能,共同想出一个解决方案。
如果你犯了错误,就要毫不犹豫的让孩子知道,你的孩子会非常宽容,并且能从你做出的榜样中学习。
14. 积极的“暂停”
孩子们只有感觉更好时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感觉内疚、羞愧和痛苦时候。
惩罚性的暂停可能导致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很差:“我不是个好人”,或者对你有不好的感觉:“走着瞧,我会扳回来的——今后我会更小心,不被你抓到”。
我们都知道,有时候,在我们做或说一些会让自己事后后悔的事情之前,最好先冷静下来。对孩子也是如此。
暂停的目的是要给孩子们一个短暂的间歇机会,等到他们感觉好起来之后再尝试解决问题时,暂停对孩子们来说是鼓励性的。这在另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积极的、主动的和更理性的人生态度。
如何积极的“暂停”,而不是消极的暂停?
正面管教工具卡
“正面管教”提供了许多管教工具,但要知道在行为背后的感受比行为更重要。同时, 如果只注重“正面管教”工具的技巧性,那就注定会失败。理解工具后面的理念才是重要的。当父母明白这些理念(简单地说就是给予子女尊严和尊重,温柔和坚定并行,明白工具的长期效果),就会自如地通过不同方式运用这些工具,而这种自如地运用,正源自父母的内心和智慧。
我们的练习会借鉴之前 敏捷个人的快乐个人练习 方式,每日一张图,多个问题,然后自己去寻找各种资源,思考并内化成自己的育儿宝典。
具体操作
- 以正面管教工具卡52个工具为蓝本,每天根据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抽出工具卡里的一个工具,然后把具体的实践过程写下来,不管是运用得成功还是不太顺利。
- 将你的故事在微信中回复,让更多的朋友见证你的成长,让更多的家庭可以从你的分享中获益。
如果你对育儿感兴趣,请关注成长博士公众号,微信号:mjgrcz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