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若被束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
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
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向前。
爱情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
–亦舒
我们通常只接受伴侣的正向赞美与肯定,对于负面的语气或批评则十分敏感,甚至带点神经质式的过度反应。心理学家们发现,我们越是能接纳人的不足,就越能包容内心的爱恨交织倾向,理解“重要关系人”的善恶反应之原由,如此才能逐渐拓展出成熟的人格。
有些人习惯性地喜欢分析别人或找出别人的缺点,以彰显自己的高明洞见(不是基于职业上的需要,而是一种不自觉的日常习性),其实这也是源自于深层的自我怀疑或低价值感──某种“自恨”的形式。因此,细微地去体认什么是“自爱”,便成了转化怨怼的关键点。
在关系中学习“自爱”有十几项准则,它们分别是:
- 切莫太快进入亲密关系,以免落入上瘾症。
- 勿过度理想化对方、随即又感觉幻灭失落。
- 勇于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将需求藏在埋怨的背后。
- 学习面对孤独,克服独处时的茫然不安,并发展出默观自省的能力。
- 在自我实践以及对关系的投入之间取得平衡。
- 永远不要为了取悦伴侣而失去自己的生命特质。
- 花“过多”的时间在外表上,是一种严重的不自爱举动,因为目的只是为了“取悦”他人。
- 要明辨什么样的行为是在“物化”自己,譬如藉由伴侣的名望、地位与财富来壮大自己的荣耀感。
- 要懂得区分“配合”与“牺牲”的差异,因为前者能带来双赢,后者则会制造“相互拖累”的关系。
- 要深入体认自我防卫也是一种“自恨的形式”,虽然表面上看来像是“自爱”。
- 诚实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乃是提升自尊的重要方式。
- 学习有创意、果决而适度地表达愤怒,而非漫无目的地唠唠叨叨。
- 不再依靠爱情或别人来追求完整的自我;在自己的内在找到阴阳两面的统合。
- 快速释放掉恼人的记忆以及对未来的幻想,全神贯注地活在当下。
- 学会照顾及满足身心的需求,而且是不假外求的。
深入体会和实践了上述的十几项准则之后,才能领略最根本的“自爱”乃是我早已具足的那份信赖感。回顾年少时的生命展现,我们都曾具备过不设防、一派天真敞亮、任人汲取能量的慷慨特质。但这种特质是跟世俗的自保性回然相左的,因此在社会化的过程里,我们势必会以惊骇的眼神和情绪反应,被迫深入地去体验以及熏染人性中的种种恐惧与不足。借着这种深刻化的成长历程,天真会转为受创,从受创中自然会生起痛苦与避世的渴望,逐渐地,这些退缩的反应又会借着自我疗愈而化为真正的接纳,然后你才有能力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继而发展出悲悯、柔软与谦驯的精神质量。这一切都是“自爱”成熟化的必经过程,最后你终将发现,“自爱”与“爱人”本是同一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