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也曾努力改变,却常常徒劳无功?

一、你想要改变,却并不认同改变

之前因为工作的原因,再加上自己不上心,经常会不吃早餐或者不准点吃饭,时间长了,胃部开始出现不适,偶尔甚至会出现疼痛感,于是就告诫自己:要改变饮食习惯,要吃早餐,要准点吃饭。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问题并不严重,所以,自己并没有真正去改变饮食习惯。

转机发生在去医院做过一次胃镜检查之后。那段时间,胃疼加重,而且早上刷牙的时候会出现干呕的情况,于是赶紧去医院做胃镜检查,想详细弄清楚到底是咋回事。之前就听人说过做胃镜检查很难受,我当时听完还在想:靠,一帮夸大其词的家伙,要是换作我,我一定坚强的跟关羽似的。等真正轮到自己的时候,才明白那是种什么体验:在检查室外面等的时候,里面传来的一阵阵夸张的呕吐声,已经让人心惊肉跳, 进检查室以后,嘴被撑开,一根带有探头、筷子一样粗的塑料管,被硬生生的通过口腔和肠道插进胃里,我本能地想要呕吐,眼泪也止不住的往外冒,但没办法,只能一边忍着一边大口大口的喘着气。这么说吧:我感觉自己的胃被一根塑料管给残忍地强奸了。

检查结束以后,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他妈的,我以后一定保护好我的胃!尽管检查结果显示并无大碍,但从哪儿以后,我开始乖乖地准点吃饭,而且雷打不动。

想要改变,只是一种想法,想法只会影响行为;认同改变,则是一种价值观,而价值观则会决定行为,从而产生判断和行动;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曾经提出,行为模式的最有效改变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目睹—感受—改变”,所以从想要到认同,需要我们去看、去感受、去体验,有时甚至需要承受一些痛苦,才能够真正的诱发改变。

改善建议

  • 优化认知模式。不仅仅只是通过听说和分析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也要通过看见和感受去了解这个世界,有句老生常谈的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其实已经概括的很好。
  • 保持痛感。去医院看一看,你会更加懂得健康的含义;去敬老院看一看,你会更加懂得衰老意味着什么;去孤儿院看一看,你会更加明白亲情的可贵;去更牛的公司看一看,你会更加明白优秀意味着什么…保持痛感,才会让你不再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圈,从而保持清醒、诱发改变。
  • 另外,NLP里面有一个叫“理解层次”的实用技巧,也可以很清晰地帮助梳理好想要和认同之间的关系。

二、你急于改变,却并未了解自己

曾经看过一期电视节目,讲的是一个普通小伙小赵想要成为明星的故事:小赵家境一般,人也长的不帅,但却有一个成为明星的灿烂梦想,他想成为像梁朝伟、陈道明一样伟大的演员,为此他并没有去找一份固定工作,而是长期漂在横店当群众演员,但是在随后的职业技能测试中,小赵也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表演天分和潜力。节目快结束的时候,小赵的母亲哭着求他,希望他回归到正常生活,但小赵那无动于衷的表情,让人心惊,更让人心碎。

我丝毫都不怀疑小赵想要通过表演来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心,我担心的是他从未真正去了解过自己。

人生就是赛车道,我们都是飞驰的赛车,在你拼命变道和加速以前,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车型和性能,否则一味的踩油门,不是容易跑错地方,就是容易损伤你的车,更严重点,甚至会发生车祸。

我们可以为了改变而试错,但不能把生活变成一个错题库。

改善建议

让别人来帮助你认识自己。当然,这事儿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比如找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或者你信得过也靠谱的前辈,让他们来给你一些建议。

如果你不想麻烦别人,网上也有很多关于性格和职业能力倾向的一些测试,它们未必准确,但却可以在你对自己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为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减少盲目。

  • 反馈分析法。这个方法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当你去做一些重要事情之前,提前写下预期的结果,等事情结束以后,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反馈分析,从中发现那一部分做的好,你的长处在那里,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接下来还需要学习些什么,以及有那些习惯需要改。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认知自我的方法。

三、你只是没有足够的坚持

小时候学游泳,父亲教会我基本要领和一些细节,并辅导我一段时间之后,就留我在浅水区自己练习。虽然知道要领和方法,自己仍旧不入门,但是因为喜欢,于是就拼命练习,那时候也不知道晒了多少太阳、喝了多少游泳池里的水。一天中午正练习,突然地,一瞬间,我就可以游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飞翔一样,我知道我学会了。

后来我看了看身边一起学游泳的小伙伴,有些比较慢地才学会,而有些竟然真的没有学会,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同时,并没有去坚持练习。

《异类》一书里提到,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都需要不下一万小时的练习。虽然一万小时是一个过于绝对的数据,但它的确提醒了我们积累的重要性。改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当你量的积累达不到,就很难实现彻底改变,并找到改变成功的顿悟感。

改善建议

将长期目标和短期刺激相结合。比如你想让你女儿坚持跳舞,你不能只是跟她说“坚持练习你长大就可以成为舞蹈家”这样的长期目标来画饼,而是也要告诉她“你练到熟练,下周就给你买你喜欢的那条裙子”,结合短期刺激来激励她,这样她才更容易坚持。

不要把自己当成超人。我见过一些人的日程表,排的满满当当,根本不给自己留空间,那阵势好像要把自己变成超人一样,但这里面矛盾的地方在于: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永远是无限的,但我们的精力永远是有限的,而当你耗干你的精力以后,你在你想要改变的事情上就未必有足够的精力去坚持了。不把自己当超人,管好自己的精力分配,才能更容易坚持。当然如果你真的是超人,那就另当别论。

四、你想要改变,但却做的太少

好几年没见的朋友大头,一次偶遇,就一块吃饭,席间,大头说他酷爱足球,他说他从十五岁开始最喜欢的球队就一直是恒大,他说他想要用足球踢出一个未来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他说他的人生梦想之一就是加入恒大,他说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省吃俭用……

就在我快要被大头的梦想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时候,我问了一句:那你平时应该参加很多足球比赛吧?

没有,大头说。

从来没有吗?我问

嗯,大头应了一声。

那你有买过一个足球吗?我又问。

大头说:没有。

然后,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理查德・贝克哈得曾经提出描述组织变革条件的变革方程式:D*V*FS>RC,其中,D代表对现状的不满,V代表对未来的远景,FS代表进一步实践(行动),RC代表变革阻力,这个方程式同样适用于个人的改变。当D、V和FS三者的乘积大于阻力RC的时候,改变才会发生,而且它们的乘积一定要大于0,因为基本的数学原理是X*0=0,不管其他数值多高,任何一个因素等于0或者接近0,改变就不可能会发生,通过这个公式我们也就更容易明白为什么大头的改变是无效的,因为他的行动项是0。

不要把你的改变,变成一场华丽丽的意淫。

改善建议

  • 行动,是判断改变到底是“真正改变”还是“虚假改变”的最重要的指标,如果你只是想要改变,却迟迟没有任何改变的行动,那就要去重审改变本身,是不是它并没有你所认为的那样重要?

关于如何行动,我在《为什么你明明知道,却偏偏做不到?》一文里已经有详细的阐释,在此不再赘述。

五、你只是没有用对方法

高中时候,有段时间我特别害怕上历史课,原因是我真的记不住那些年代、人物、事件、意义……,这些在别人眼里它们可能是一部好看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可到了我脑子里就完全变成一部情节混乱的恐怖电影了,尽管我也曾努力地去改变,比如花更长的时间去背书、把重点部分抄下来等等,但仍旧没有什么起色,所以发展到后面,历史课我干脆就不听了,已经有点自暴自弃的意思。

后来历史老师换成了一个姓赵的漂亮女老师,情况就不一样了,赵老师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她漂亮,而在于她能够给每个同学找到适合他的记忆方法:比如A同学,她会推荐他使用“歌诀记忆法”,换作B同学,她就会推荐他使用“年代记忆法”,而到了C同学,她则会推荐他使用“联想记忆法”……

就这样,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由此爱上了历史课,而且在一次会考中,百分制的试卷,我竟然得了98分。

从讨厌历史课到喜欢上历史课的巨大改变,除了是因为遇上一位好老师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找到了对的记忆方法,所以原来那些阻挡改变的一道道障碍,都在瞬间轰然倒塌。

没有用对方法的最大坏处,不在于它会让你失败的次数增加,而在于时间久了,它会让你产生“习得性无助”,从而丧失了改变的勇气。

改善建议

  •  你得确保你在用对的方法改变;在那些在改变中出现连续性失败的节点上,更要去反问自己:我有没有用对方法?

当你没办法找到正确方法的时候,求助是你的最佳选择,不管你是通过咨询别人还是通过报培训班充电,或者采用其他形式,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在前方等着你。

六、或许你并不需要那么多改变

那天哥、嫂因事外出,就把彤彤留在家里,让帮着照顾。第二天,我负责伺候小侄女起床,刷牙时候,我发现她竟然是笨拙地用左手刷牙,我回想了下,印象中彤彤并不是个左撇子呀。

洗漱完,我问她:彤彤小公主,你怎么是在用左手刷牙呢?

妈妈对我说,我要改变,用左手刷牙,这样我就会变得更聪明啦!彤彤稚气地对我说。

听彤彤说完,我的心情很复杂,我在想:这种方法到底会不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就算有用,又该有多少用?在尊重孩子的本性和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之间,到底那个更重要?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无孔不入的改变吗?

马克・鲍尔莱因曾经说过: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我们需要改变,可未必需要那么多改变,因为有些改变,它们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重要。

删减无关的改变,保留重要的,生命会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改善建议

  • 重新审视你的那些改变:有哪些改变其实根本毫无意义?有那些改变其实就算停止也对你毫无影响?有那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简单?

改变是很重要,但改变并不是万能药,因为跟改变一样重要的还有:自我认知、坚持行动、懂得取舍以及知道自己要什么等等,我们只有在平衡这些的基础上,然后用对的方法去改变,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成长。

禅宗讲:借来的火,照不亮自己的心。愿你自内而外地推开改变之门,并最终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文|孙靖

为什么你也曾努力改变,却常常徒劳无功?》上有0条评论

  1. 一篇很好的文章,谈到改变,每次都是行动力太差。正如文中所提到的,没有正真去体验到痛感,无法去理解。想起平时为了赶的及下班过后去上课,没吃晚餐,跟自己的身体说声抱歉……看了这篇文章,才懂得原来保持痛感,才能让我们对改变有所重视!

发表评论